李颖祺 张文娟
(1. 西安市长安区魏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102;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探析《金匮要略》中治疗腹痛的遣方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和应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华医典》中《金匮要略》全部条文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及IBM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涉及腹痛的高频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从多方位分析《金匮要略》中治疗腹痛常用药物及其用方配伍规则。结果:共收录处方30首,囊括51种中药,其中以芍药、甘草和生姜的用药频次最多,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可组成二组聚类方。结论:《金匮要略》治疗腹痛的中药中,以甘温补虚止痛为主,兼顾解表泻实止痛,标本同治、虚实兼顾。
【关键词】金匮要略 张仲景 腹痛 中药 用药规律
腹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以胃脘以下耻骨以上区域出现疼痛为主症。腹痛发生率很高,其病机复杂多变,西医治疗对于腹痛有一定局限性。《诸病源候论·腹痛候》曰:“腹痛者,由脏腑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基础,以其综合作用优势引起医者的普遍关注。笔者归纳总结《金匮要略》中腹痛治疗相关条文,试从方药人手,探讨张仲景治疗腹痛的用药之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腹痛”“腹中痛”“腹胀痛”等为关键词,对第五版《中华医典》中《金匮要略》卷上、卷中、卷下共计25篇原文内容进行检索,文献检索均采用2人独立背靠背检索方式,对其中涉及腹痛的条文及方剂进行系统梳理归纳。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纳入《金匮要略》原文中明确用于治疗腹痛的条文。②原著所载方剂的加减方及附方当作一首独立方来统计。③同一首方剂用在不同的条文治疗腹痛,只录入一次,个别佚失的方剂,虽有方名,但不录人数据库。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原文含有关键词而疾病描述非腹痛的条文。②有证候或方名但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方剂。③重复的方剂。
1.4 数据预处理及规范
利用Excel2019构建数据文件并输入统计出的30个方剂中全部用药情况,中药名称以《中药学》作为规范,对文献中的中药名进行规范统一。
1.5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5统计软件,对预处理后所建数据文件进行药味与用药的频数和频率、功效、性味分析,以及高频用药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纳排标准筛选后,检索出治疗腹痛经方36首,剔除4首重复方剂及2首无具体药物组成方剂,合计为30首经方。
2.2 治疗腹痛药物频次分析
累计用药频次158次,其中重复的药物为30种,剔除重复药物后得出总计使用了51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数大于或等于3次的药物共有19味(表1)。19味中药的总频率为72.78%,约占整体的3/4。

2.3 药物功效分类分析
治疗腹痛的51味中药按功效分类,归纳为15类,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补虚药、解表药和泻下药,其中补虚药与解表药的均数最高,分别为2.03、0.87,显示了每首平均含5味药的治疗腹痛的经方中,平均含有2味补虚药和1味解表药(表2)。补虚药和解表药使用频率高达55%,占整体一半以上。

2.4 治疗腹痛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分析
统计19味高频药物的四气频数及频率,结果显示温药9味、平药3味、热药2味、微寒2味、寒药2味、大热1味,最高的为温药,频率为47.37%。对高频药物的五味进行归类分析,辛药10味、甘药9味、苦药6味、酸药2味、微苦1味,发现辛、甘味药占主要部分,频率依次为35.71%、32.14%,从整体性味上看,用药以辛温、甘温为主。
2.5 聚类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对前19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连接和平方欧氏距离进行分析(图1),可将核心药物组成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大黄;第二类包括柴胡、巴豆、川芎、胶饴、黄芩、干姜、白术、蜂蜜、枳实、附子、半夏、人参、当归。

3讨论
本次研究的高频用药主要有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大黄等,《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主邪气腹痛”,主要成分芍药总苷可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甘草可明显改善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甘草与芍药组成芍药甘草汤,具有调和肝脾、柔筋止痛之效,在肠痉挛性腹痛、功能性腹痛等多种腹痛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生姜活性成分6-姜酚对胃肠道炎症损伤、化疗性小肠上皮细胞及胃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大枣的有效成分大枣多糖具有明显的保肝、提高免疫的作用。桂枝的重要成分桂皮醛能减轻结肠组织的受损程度、抑制炎症反应等。前五位药物组成桂枝汤,可化气调阴阳,体现了张仲景甘缓补虚止痛、解表散寒止痛的治疗原则。研究表明,大黄可用于急腹症的治疗,张仲景在腹痛中常用大黄,取其通腑理气、通则不痛之意,体现了邪实宜祛原则。
对药物功效属性进行分析,发现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次之为解表、泻下药。由此可知,张仲景在治疗腹痛中融补消于一体,寓消于补,补消共融,扶正祛邪。四气中频次最高的是温药,五味中主要为辛、甘,性味合参,用药以辛温、甘温为主。辛温有解表散寒通络之效,甘温可温中补虚,用药辛开温补,扶正祛邪,从而实现温阳散寒止痛。
经聚类分析获得两个新的组方,第一组方可组合为芍药甘草汤、桂枝汤,具有甘缓补虚止痛、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第二组方药物为大小柴胡汤和四逆汤的合方。大柴胡汤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对腹部的实、满、痛症有显著疗效。研究显示,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李佳莘等研究发现,小柴胡汤病谱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研究表明,四逆汤在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慢加急性肝衰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腹痛为主的疾病治疗中有效。
总之,张仲景辨治腹痛虚实兼顾,治法上强调以“和缓”为贵,以甘温补虚止痛为主,同时兼顾解表泻实止痛。治疗腹痛的药物,性味上以辛温、甘温居多,药效以补虚药居多,解表、泻下药次之。探讨张仲景治疗腹痛用药之规律,可对临床治疗腹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LI J J,REN S Y,LI M,et al .Paeoniflorin protects against 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 )-induced colitis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J].Int Immunopharmacol.2021(97):107667.
[2] LU Q,WU XQ,HAN W,ct al. Effect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against ulcerative coliti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signaling pathway of FXR/P-gp [J] .Am J Transl Res.2021,13(8):9296-9305.
[3] 陈萌,李甫,李兴佳,等。芍药甘草汤治疗Ⅱ型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4):681-686.
[4] 李婧,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7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5):62-64.
[5] LI Y L,XU B,XU M,et al .6-Gingerol protects intestinal barrier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damage via inhibition of p38 MAPK to NF-KB signalling[J]. Pharmacol Res,2017(119):137-148.
[6] 张瑞芳,李雅琦,张广龙,等。从细胞焦亡角度探讨6-姜酚、6-姜烯酚对化疗性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37(6):26-31.
[7] 苗明三,苗艳艳,魏荣锐。大枣多糖对CC14所致大、小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1997-2000.
[8] 杨帆,毛红,张旭艳,等,桂皮醛抑制棕榈酸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机制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8):617-621.
[9] 吴柯楠,梁艳妮,张东博,等。桂皮醛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1,33(1):1-7,40.
[10]陈小霞,谢彩杏,梁毅锋,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分子作用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8):1239-1245.
[11]王琦,闫婷婷,贾佳,等,大黄联合早期结肠透析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胰腺病杂志,2022,22(2):132-134.
[12]熊杨,易晓雷.大柴胡汤治疗胆腑郁热证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7):106-109.
[13]贺燕丽,韩俊泉,曲鹏飞。大柴胡汤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2):233-236.
[14]李佳莘,曹云,张耀巍,等,小柴胡汤疾病病谱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4):102-103.
[15]周波巧,葛婷爱,冯晓菲,四逆汤穴位贴敷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35例 [J].浙江中医杂志,2022,57(6):425,461.
[16]刘敏,徐涛,何莹,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分子机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6):535-539.
[17]曲萌,赵微,刘小静,四逆汤加减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9):1065-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