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能哥博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癜风》书中关于白癜风的讲解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第三章 黑素及影响黑素生成的因素

人体皮肤颜色各不相同,与种族、年龄、性别、外界环境以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皮肤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有:①皮肤内色素的含量,即皮肤的黑素、胡萝卜素以及皮肤血液内氧化与还原蛋白的含量;②皮肤解剖差异,主要是皮肤的薄厚度,特别是角质层和颗粒层的薄厚;③某些外源性物质如重金属、文身染料、药物和疾病也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发生在炎症改变后或由外源性物理化学刺激或金属物所致,其中黑素细胞(MC)产生的黑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

二、黑素的合成

黑素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生物色素,是决定肤色的主要因素。根据黑素颗粒的大小及其在表皮内的含量和分布等,决定不同种族或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肤色的差异。黑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黑/棕色优黑素和红/黄色褐黑素,有人发现优/褐转换机制主要与酪氨酸酶(TYR)活性有关,高水平的TYR活性导致优黑素产生。黑素细胞生物合成黑素主要发生在黑素小体中,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合成黑素。

三、黑素的转运

黑素在黑素细胞内合成后,经由黑素细胞树突分泌人周边角朊细胞内,形成皮肤色素并保护机体免受紫外线损伤,因此黑素转运率也是影响肤色的重要因素。此过程受树突长短、分叉的多少及胞内外环境的影响,但不同的树突及胞内外环境是否可反应不同的胞间转运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影响黑素形成的因素

1.角朊细胞

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的黑素细胞,在形态上与其周围的角朊细胞有着密切接触。目前认为表皮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许多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都可由表皮的KC产生,表皮的KC以旁分泌方式调节MC的形态和功能。KC可释放一些因子如成纤维细胞因子、前列腺素F2(PGF2)、干细胞因子(SCF)、白三烯B4等调节MC的生长、树突形成和黑素合成。研究发现,表皮MC的位置和分化受KC影响,无KC时培养中的MC不活跃,只有与KC发生联系时才生成树突状。Abdel-Naser 发现,生长在低钙环境中的KC可释放刺激MC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因子,而高钙环境中的KC释放的因子只能刺激黑素合成。

3.酪氨酸酶

黑素生成量与TYR活性相关,控制其活力即可控制黑素生成量。李洪武等研究证实中药川芎、赤勺、菟丝子、补骨脂、刺蒺藜等,可通过上调TYE活性而促进豚鼠黑素细胞、黑素含量增加而实现其增色作用。维生素C可参与酪氨酸的代谢,从而减少酪氨酸转化成黑素,作为还原剂还可还原黑素,使黑素淡化,达到美白效果。Marcella 研究证实壬二酸是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抑制多巴和酪氨酸酶的反应,降低黑素细胞活性。在人体黑素细胞培养中,还显示了壬二酸对线粒体的损害,使黑素细胞受到抑制。

4.过氧化物酶

在黑素形成一系列反应中,多巴从还原型到氧化型的醌式结构反复进行,还原型色素变淡或无色,处于氧化型时则色素增加,其形成速度受到硫氢基(-SH)等的影响。-SH能与酪氨酸酶的铜离子结合而抑制酪氦酸酶作用,任何使表皮内-SH减少的因素均可使黑素生成增加;相反则使黑素生成减少。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消除体内过氧化物及自由基,生成大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GSSH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相互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的-SH可抑制酪氨酸酶作用。郭树忠等研究证实川芎嗪通过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消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生成多巴、多巴形成多巴醌两个步骤,使黑索减少。绿茶茶多酚可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抑制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另外枸杞、辅酶Q10等也可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消除自由基,但这些物质能否抑制黑素生成值得研究。

5.多巴醌

多巴醌作为黑素生成的中间产物,改变其化学结构即可阻止黑素生成。硫脲嘧啶(TU)作为一种抗甲亢药被研究发现在特定的肿瘤中能聚集在产黑素组织中。Palumbo 等发现在鼠黑素瘤细胞中硫脲嘧啶能与黑素合成中的中间产物多巴醌反应,生成6-S-硫脲嘧啶多巴(TD)。在硫脲嘧啶存在的条件下探测酪氨酸酶的羟化和多巴的羟化证实TU能通过与中间产物的结合而影响黑素合成,此过程说明在色素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另一种化学结合模式。

以上内容是《白癜风》书籍中关于白癜风相关专业知识内容的分享,如果想获取书籍全部内容,可添加能能哥微信A13261585396获取书籍电子版。关注能能哥论坛获取更多白癜风知识,及书籍电子版。

分享 转发
白癜风资料整理搬运专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